当前位置:无极3手机版登录 · 首页 > 产品中心

产品展示

Product Display

商汤等待转机

来源:无极3手机版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28 21:33:48
详细介绍

  商汤科技2024年全年营收37.7亿元,同比增长10.8%,净亏损43.07亿元,尽管仍处亏损,但营收曲线.

  尽管依旧处于亏损,但至少,连续滑坡的营收曲线终于出现了一丝拐点——交出了其上市以来,首次营收恢复增长的年度成绩单。

  比起这场账面上的输赢,更值得深究的是商汤科技押注生成式AI的豪赌——曾经扛起商汤估值的传统视觉AI板块慢慢的出现增速疲态,大模型业务则以超六成的营收占比异军突起,使其营收结构亦发生了剧烈变化。

  显然,2024年,对商汤科技来说是充满转折意义的一年。从依赖To G业务的服务商,到大模型与AI算力玩家,再到深入汽车等垂直领域,商汤正试图走出了一条商业化突围之路。

  只是,这条路上光辉与泥泞并存,追逐技术风口固然热闹,盈利前景却依旧模糊未定——故事很美好,结局还未写好。

  也就是说,短短两年时间,大模型业务已经从边缘尝试,迅速跃升为商汤当之无愧的主业。只是,这个惊人转变,更像是传统AI业务收缩之下的不得不为。

  以曾经风光无限的视觉AI业务为例,2024年其营收为11.12亿元,同比下跌39.5%——智慧城市的风口已过,安防监控市场趋于饱和,过去支撑商汤估值的传统视觉AI所扮演的角色正在被弱化,而AI 2.0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动力。

  生成式AI,自然成为了出口所在。从“日日新”系列大模型,到自建的临港智算中心等“AI大装置”,商汤的转舵之路正徐徐铺开。

  商汤宣称,其日日新模型在部分指标已超越GPT-4 Turbo;自身甚至在IDC报告中,以13.8%的市场占有率紧随

  、阿里云之后,跻身前三——尽管大模型行业里,只要定语足够精准,谁都能宣布自家模型比肩甚至超越头部玩家,但至少,商汤与巨头之间的差距,尚未拉开到无法跨越的地步。另一方面,对商汤而言,转型生成式AI不仅是业务上的突围,更意味着收入模式的根本性转变。

  但生成式AI时代彻底改变了这一切,企业通过标准化产品、大模型平台、云端API等通用化方式向市场提供服务,从卖人力变成卖订阅和卖服务。

  在此背景下,AI玩家们可以服务海量中小客户而不需要一一定制,不像项目制收入那样一次性吃完,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,边际成本大幅度降低,收入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随之提升。

  商汤日日新,正是在这一趋势中寻找自身的重塑机会——从项目导向,转向产品导向,从过去依靠人海战术的“工程公司”,向更稳定、规模化的产品型、平台型公司转型。

  但这条路并不是特别容易,毕竟只有产品功能足够强大、易用,客户才会买单。而现阶段,生成式AI赛道竞争异常惨烈——前有

  、阿里等将大模型嵌入自身生态并形成闭环优势的巨头,后又科大讯飞、华为等各具长板的玩家,更有开源大模型生态快速崛起,商汤的行业生态位难免被挤压。同巨头相比,发家于计算机视觉的商汤,虽在多模态大模型上具备先发优势,但规模、生态布局上的短板依旧明显。而大模型领域的技术迭代极快,持续的大规模研发投入是一场长期消耗战。因此,尽管转舵收获了不错的成果,但对仍然陷于亏损漩涡中的商汤而言,远未到松口气的时候。

  商汤的亏损之路,仍未走到尽头。不过,2024年商汤科技的净亏损已同比大幅收窄33.7%,亏损额为43.07亿元。

  对朝着生成式AI高歌猛进的商汤而言,这更多属于战略性选择——砍掉研发投入以求短期盈利,固然能改善账面,但会极大地牺牲公司长远竞争力。因而,只能用亏损来为技术进步买单,从而换取未来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。

  商汤盈亏平衡的关键杠杆在于两点。首先,其毛利规模要上来,也就是高毛利收入的迅速增加超过成本增长。

  财报显示,2024年,商汤毛利率为42.9%,较2023年的44.1%略有下降。好在,其2024年的趋势是好的——营收10.8%,亏损收窄33.7%,意味着收入的增量已逐渐开始摊薄固定成本。随着大模型服务的用户规模扩大,每增加一份收入,研发及算力成本都被更有效地摊销,边际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。

  其次,则是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增速需适当放缓。过去数年间,商汤在智算中心、大模型技术上的布局属于超前投资,导致费用居高不下。

  不过,AI行业瞬息万变,新的技术浪潮可能迫使玩家们延续高投入轨道。而尽管现阶段,手握127.5亿元账上现金及等价物的商汤,尚能为持续高投入补足弹药,但至少从财报传递的信息看,商汤管理层显然意识到不能一味烧钱,并逐渐把盈利作为战略考量的一部分。

  2024年,商汤完成“1+X”组织架构重组,将非核心业务或难盈利业务孵化为生态公司,对外独立融资,并与主业务形成协同效应,自身则进一步聚焦生成式AI与传统AI核心赛道——主动瘦身,或多或少带着自救的意味。

  此番打法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帮助商汤“减负”,叠加主营业务营收逐步回升,规模效应逐渐显现,其亏损曲线或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收敛。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,商汤有望在未来2-3年内实现亏损的大幅缩窄,甚至达到季度性的盈亏平衡。

  商汤旗下智能汽车业务品牌名为“绝影”,其产品线覆盖驾驶、座舱、云端三大模块,形成了“驾-舱-云”一体的完整体系。

  等普遍选择更进一步下场,以塑造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依靠车企整包方案订单的难度增加。类似小鹏与大众的跨界技术合作,意味着车企间正从单纯的客户转向供应商的角色——未来商汤不仅要争夺车企的订单,还可能面临车企技术输出所带来的新竞争。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,2024年绝影推出了名为“A New Member For U”(你的共同生活的亲属)的车载大模型,主打情感互动和主动关怀,开始押注新赛道,寄希望于此举能够改变局面。

  因此,“1+X”架构从某一种意义上使商汤聚焦主业,并为潜力业务解绑,但挑战依然存在——大模型领域看起来充满想象,但也一样面临竞争,这位AI时代“看门人”如何在商业化大道上行稳致远,目前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。

 

 


产品咨询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留言内容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验证码:


推荐产品

备案号:沪ICP备19021460号-5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400 920 5548

扫一扫,关注我们